两会,关于钢铁他们说了啥?
“淘汰过剩产能,过去一直在提。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压缩产能,说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了,解决问题的决心勇气更大了,而且有效应对的实力更强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说。
中国经济总量2015年突破67万亿元,财政收入超过15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超过6万亿元。实力的增强,意味着对淘汰落后产能带来阵痛的承受能力增强了。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是淘汰过剩产能的重要一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随着简政放权的推进,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在减少。同时,国企改革正抓紧推进,会让企业真正对市场敏感起来。
“钢价连跌4年,现在一斤钢连一块钱都卖不到,我们生产一吨钢亏33.8元。”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冷水江钢铁公司董事长陈代富直言,严重过剩产能造成“虚胖”,亟待“瘦身”。
“今后的发展,一定得靠创新驱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吴道闻说,广东产业升级动作比较早,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015年为2.5%左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创新的关键在于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2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五项“重磅”举措,包括鼓励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及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
“只要我们一手抓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推动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会越来越强,经济发展就能进入新阶段。”唐一林代表说。
两会,给钢铁工业留下了什么?
今年的两会已然落下帷幕,而钢铁工业的转型路正长,两会对钢铁工业的影响也必将持续而且深远。
从两会中,我们能够看到未来钢铁工业将如何发展。
1.分享经济将打破钢铁工业的原有商业模式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同时,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过剩成为全球新问题。经济过剩带来了经济剩余资源,在企业层面表现为闲置库存和闲置产能,在个人层面则表现为闲置资金、物品和认知盈余。
而分享经济可以通过盘活闲置的存量资产,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会协同效率,是一种通过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牵头起草的《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中指出,2015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9560亿元,主要集中在金融、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生产能力、知识技能、房屋短租六大领域。从在线创意设计、营销策划到餐饮住宿、物流快递、资金借贷、交通出行、生活服务、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科研实验,从消费到生产,分享经济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
对钢铁行业而言,分享经济将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重塑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提供解决方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是今后重点关注的八个方面之一,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钢铁行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将产生一大批的闲置设备,企业可以将这些设备进行再改造,并通过经济分享的模式,将这些经过改装的闲置设备在其他领域进行再利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闲置设备的利用率,改善破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已有一些临近的钢铁企业共享备件库存,也有企业正准备建设这样的平台,以提高钢铁行业闲置设备的利用率。
一种创新的业态需要政府治理模式、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创新,再用原有的管理传统业态的方式难以适应这种新业态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重构监管体系,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此外,在分享经济发展初期,多数企业和产业发展仍处在探索创新阶段,政府可以在建立和完善补位性、底线性和保障性的制度和规范等方面多做工作,如及时修改已经明显不适用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以用户安全保障为底线的创新准入政策,尽快完善适应新业态发展的社会保障机制。
2.“钢铁+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开启钢铁工业革命
李克强在强调2016年的重点工作中指出,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并努力抓好三个方面:
(1)提升消费品品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2)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3)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
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带来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重塑与洗牌;而正处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国,也更需要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钢铁+互联网”本质是钢铁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革新,以培养更高效、更绿色的新业态。钢铁电商的实质是钢铁产业链的业态创新,而“钢铁+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构建钢铁产业互联网,钢铁产业互联网将推动钢铁行业由单一企业竞争转变为平台经济体的竞争,推动整合钢铁产业链上的生产商、贸易商、用户、金融机构、物流配送机构、技术服务机构等多种资源,实现共同经营、共享成果、共担风险。
钢铁产业互联网是一个产业生态的建设,离不开单个钢铁企业的发展,钢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将采购系统、生产系统、质检系统、物流系统等联合起来,实现企业内部的互联互通。同时,借助物联网以及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研发具有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生产组织、过程优化、质量全程管控、市场动态反馈等多重功能的钢铁全流程智能制造系统,提升钢铁制造过程中新钢种高效研发能力、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能力、柔性化生产组织能力、能效成本综合控制能力,实现产品规模化生产与定制化制造相融合的钢铁智能化制造。
新的业态变革需要新的标准体系的支撑,政府需要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钢铁产业互联网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有力的基础支撑体系。
面对“互联网+”的大趋势,“51模材网”,专注于“互联网+模具材料”,打造模具钢、模架、模具配件等模具材料一站式电商直销平台,力促实现“互联网+模具”!
51模材相伴,模具制造开始!“互联网+模具”,从模具材料开始,从51模材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