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
3D打印常用材料有尼龙玻纤、耐用性尼龙材料、石膏材料、铝材料、钛合金、不锈钢、镀银、镀金、橡胶类材料。
3D打印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

发展轨迹:概念阶段(Before1980)→试验阶段(1980S)→萌芽阶段(1990S)→培育阶段(2000S)→发展阶段(2010-Now)

多年来,很多模具制造企业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加有效并可以节省成本和缩短周期的制作模具方式。后来,人们发现通过增材层制造(ALM,即3D打印或增材制造)制作模具也就成了一个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方法,特别是因为模具一般都属于小批量生产而且形状都比较复杂,很适合3D打印来完成。因此,3D打印对模具制造既是冲击更是机遇!3D打印的技术特点可以降低制造成本,金属3D打印的模具在一些小的、不连续的系列终端产品生产上具有经济优势(因为这些产品的固定费用很难摊销),或者针对某些特定的几何形状(专门为3D打印优化的)更有经济优势。另外,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由于3D打印技术的特性,这还使得使企业能够承受得起模具更加频繁的更换和改善,模具设计的改进为终端产品增加了更多的功能性。其实模具制造的以下几个环节是能够用到3D打印技术的:
①成型(吹塑、LSR、RTV、EPS、注塑、纸浆模具、可溶性模芯、玻璃钢模具等);
②铸模(熔模、砂模、旋压等...);
③成型(热成型,金属液压成型等...);
④机械加工、装配和检验(固定夹具、移动夹具、模块化夹具等...);
⑤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夹手);

(SLM金属粉末烧结成型)
- 01
提供3D打印服务
51模材网可提供模具钢、模胚、模具配件打印服务。尼龙玻纤(SLS)、树脂(MJP)、ABS(HSLA)、不锈钢(SLM)、钴铬合金(SLM)、H13模具钢(SLM)、钛合金(SLM)等3D打印。同时我们还为3D模材采购商提供包括方案设计、3D打印加工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 - 02
与顶尖3D打印企业展开合作
到目前为止,除了原有与51模材网有3D打印项目合作的企业之外,我们还在不断的寻找更多更细分更专业的顶尖3D打印企业。旨在为模具行业或其他消费者提供更好的3D打印产品,优化3D打印产品的用户体验。 - 03
储备3D打印技术型人才
为了适应市场对3D打印的需求,51模材网正积极储备包括软件设计类、行业领域类和材料科学等各类3D打印技术型人才。目的是为3D模材设计提供更合理的方案,并加快打印材料的研发和改进,最终满足模具行业对3D模材的软硬件需求。 - 04
筹建3D打印工厂
51模材网正在深圳、东莞等地投资筹建自己的3D打印工厂。通过研发、采购高端性能的3D打印机,建立自动化设备齐全的厂房,未来,我们将方便更快捷的服务珠江三角洲及其他地区的模具厂商、消费者。
-
01
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3D打印可以制作手板,也可以直接(利用SLS、DMLS、SLM等工艺直接制造软、硬质模具)或间接(利用3D打印的原型件,通过不同的工艺方法翻制模具)制造模具。传统的模具制造使得材料报废率很高,浪费了昂贵的材料。另外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大量减少设计、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 - 02
材料本身的限制
和所有新技术一样,3D打印技术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其中材料的限制就是一点。虽然高端工业印刷可以实现塑料、某些金属或者陶瓷打印,但目前无法实现打印的材料都是比较昂贵和稀缺的。因此,不能完全支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 - 03
缩短模具生产周期
3D打印模具缩短了整个产品开发周期,并成为驱动创新的源头。通过降低模具的生产准备时间,以及使现有的设计工具能够快速更新,3D打印使企业能够承受得起模具更加频繁的更换和改善。它能够使模具设计周期,跟得上产品设计周期的步伐。 - 04
材料的性能限制
3D打印材料的强度、刚度、机械加工性等都不如传统加工方式。房子、车子固然能打印出来,但是否能抵挡得住风雨,是否能在路上顺利跑起来还需不断的升级。由于采用层层叠加的增材制造工艺,层和层之间的粘结再紧密,也无法和传统模具整体浇铸而成的零件相媲美,至少目前是这样。 - 05
满足特殊产品的需求
利用3D打印可以制造具有特殊结构的模具,如随形冷却模具,这是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实现的,也是3D打印在模具行业中的一大亮点。随形冷却模具有诸多优势,可以提高模具的冷却效率,使得制品冷却趋于均匀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06
机器的限制
3D打印要成为主流技术,它对机器的要求也是不低的。目前的3D打印技术在重建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机能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水平,几乎任何静态的形状都可以被打印出来,但是那些运动的物体和它们的清晰度就难以实现了。3D打印想要普及并让每个人都能随意打印想要的东西,那么机器的限制就必须得到解决才行。 - 07
帮助实现产品的定制化
企业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大量的个性化工具来支持定制部件的制造。3D打印模具非常利于定制化生产,比如医疗设备和医疗行业。它能够为外科医生提供3D打印的个性化器械,如外科手术导板和工具,使他们能够改善手术效果,减少手术时间。 - 08
精度的限制
由于分层制造存在台阶效应,每个层次虽然很薄,但在一定微观尺度下,仍会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一级级"台阶",如果需要制造的对象表面是圆弧形,那么就会造成精度上的偏差。还有些工艺需二次强化处理,当表面压力和温度同时提升时,3D打印的杰作必然会引起材料的收缩与变形,造成精度降低。
大观点
模具厂:
"3D打印与模具行业其实并不冲突,在成型,铸模,热成型,机械加工、装配和检验等几个环节都可能用到3D打印技术,而且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企业成本,这是非常值得尝试的东西。"公众:
"现在每天都会有关于3D打印产品的媒体报道新闻,从日常的雕刻工艺品再到各种工业产品都可以被打印出来。毫无疑问,3D打印技术越来越成熟,产品将慢慢的进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领域,因此我非常看好3D打印。"资本市场:
"从市场来看,3D打印高速发展,未来市场可期。2013年3D打印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亿美元,同增40%以上。行业总共实现销售收入30亿美元以上,同增近40%,3年复合增长32%。预计3D打印行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全球3D打印总收入突破100亿美元,2020年全球产值有望实现2000亿人民币。"政府:
"2015年2月28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计划》提出,3D打印的发展目标为:到2016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体系。政府鼓励优势材料生产企业从事3D打印专用材料研发和生产。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方案出台,作为一项前沿性的基础性制造技术,3D打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也被涵盖入中国官方未来10年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中。"
3D打印技术对于模具行业来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产能过剩、钢贸危机和全行业亏损的背景下,中国模具制造业开始了寻找节成本、缩周期、求生存的探索,面对3D打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产品应用处于初级的阶段。不管怎样,未来的发展,都是值得拭目以待的。